动气在下,发汗则心中大烦,骨节疼痛,目晕,食入即吐,先宜大橘皮汤,后与小建中汤。本论云∶“伤寒三日,三阳为尽,三阴当受邪。
浮沉俱紧者,伤寒初起之本脉也;浮紧而沉不紧者,中风脉也。邪水凝结于内,水饮拒绝于外,既不能外输于玄府,又不能上输于口舌,亦不能下输于膀胱,此水逆所由名也。
问曰∶“六经皆始于足,脚挛急独归阳明者何?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,本治阴虚,此阴阳俱虚,故加附子,皆仲景治里不治表之义。
阳明为内地,阳明界上,即太阳少阳地面。前条解伤寒之初,此条辑伤寒之后。
然脉不遽大,必至三四日乃大,是阳明内热外见之脉,此浮不得仍为在表。凡坏病不属桂枝者,见各症中。
此因迫汗,津液既亡,无液可敛,故去芍药。若浮数而痛偏一处者,身虽疼,不可发汗。